深圳客家婚嫁之龙岗篇

Connor 币安下载 2022-11-11 130 0

一、婚嫁

建国之前,龙岗地区虽说在社会上有推崇所谓“嫁娶重门第,至贫不与贱者为婚”@的道德风仪,但青年男女婚姻毕竟要受社会经济影响,从观念上说更是全凭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决定抢币挂。婚姻习俗多少年来一直沿用旧俗。一对青年男女的婚姻过程,大体经历求婚、传庚、下定、过礼、拣日、迎亲等六个程序∶

求婚 男方如果看中谁家一位姑娘,欲与之结为婚姻关系,便请定媒人通传女方,以征得女方的同意抢币挂。古礼称此为“纳采”。如果女方同意,则表明"纳采"告吉,求婚初成。

传庚 也叫“问名”,男家所请的媒人拿着男方的生辰八字,谓之"庚帖",前往女家,询问女方的"时生月日",如果双方生辰八字吻合,并无冲克,便称为“合婚”抢币挂。双方交换庚帖。问名礼毕,男家请人写好“庚笺”,也称“鸾庚”,带些果饼之类报告女家,名为“报好”,婚姻已定。庚书通常版式为∶

庚笺

乾造×年×月×日×时建生光前坤造×年×月×日×时建生大吉裕后

×姓(女方姓氏)

下定 男方择日以金银镯环、衣裙、果饼行聘,俗称“下定”,古礼称“纳吉”抢币挂。女方收下这些礼物,则表明双方的婚姻已经正式确定,日后任何一方都不得反悔。

过礼 定了婚以后,男家择日向女家下聘金聘礼,俗称“过礼”,古礼称“纳征”或“纳币”抢币挂。在客家农村一般人家通常过“六鸡六盒”,寓“福禄”之意,礼品包括6只活鸡,6盒各式各样的礼品,还有一头生猪。再多一点是“八鸡八盒”(寓“发家”)或“九鸡九盒”(寓“长久”),八盒礼以上的是两头生猪,其中一头可用钱代替。同时男家着手迎娶准备,如粉刷房屋,筹划迎亲事宜,购置相关物品等。女家则着手办理嫁妆,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尽量把嫁妆办得体面一些。嫁妆包括整套床上用品(席子除外)、衣橱、书桌、交椅、梳妆台、脚盆等。

拣日 男方拣定婚礼日期,并通知女方,如有意见可作调整,如无意见,就确定下来抢币挂。双方着手准备嫁娶事宜。

迎亲 即正式婚嫁抢币挂。女子出嫁前,有六天六夜的哭嫁期,待嫁少女每天在闺中由知心姐妹相陪,哭唱各种嫁歌。哭嫁歌内容很多,如《哭辞父母》、《哭辞兄嫂》、《叹别弟妹》以及形形式式的祝歌骂歌。这些哭歌绝大部分是沿袭传统的古典作品,待嫁女必须花相当时间才能背熟唱熟。唱着嫁歌,触景生情,姑娘自然会有无限感慨,故哭嫁也称“叹情”。

出嫁前一天,男家派人将双方原先议定的猪肉、鸡、鸭及多种食品送到女家,以协助女家摆“嫁女酒席”抢币挂。参加宴席的是女家的主要亲友,来者带布料之类礼品或“红包”。待嫁女与家人共进晚餐,叩拜父母养育之恩,父母长辈也趁此机会点拨叮嘱,教诲祝福一番。男家为准新郎作好各种准备,设宴招待前来帮忙的亲友,称“上花夜”。过了半夜,出嫁女沐浴更衣,请族中福泽妇人为其梳凤髻,插银钗,谓之“冠笄”,俗称“上头”。父母将馈赠给女儿的钱缝缀在一条红布上,由兄长将红布围系在姑娘腰上,称“揽腰红”。清早,男家那边则请来八音吹鼓手,租赁一顶花轿,由四人抬着,一路鸣吹响炮,前往女家迎亲。临近村时,迎亲队伍须跨过一堆烟火,以示“避邪”。良辰一到,嫁妆队伍起行,出嫁女大哭着拜辞父母亲人,登轿而去。一路上笙歌不绝,鞭炮不息,每隔百十步,或遇岔道口,伴者撒下一根红绒绳,以作婚后新娘回娘家"返面"的"路引"。

展开全文

新娘到男家门前,下轿前新郎用木柴轻敲一下轿把,寓日后能镇得住妻子抢币挂。新娘由两位福泽妇人牵入洞房,独坐小憩。在此之前,洞房的喜床上撒洒许多花生、果仔之类,让村中男女小童抢吃,谓之“抢果仔”,寓“早生贵子”之意。

正午时分,男家大摆酒席,宴请亲戚来宾,觥筹交错,场面热闹抢币挂。入夜,同村男性亲友来闹洞房,俗称“搅新娘”。一行人等在新郎家围坐,逗新娘新郎做些抚爱动作,说些亲昵话,唱歌答对,罚饮茶酒等,以致谐趣频生,欢声迭起,一直闹到子夜,尽兴方散。闹洞房后,请族中一福泽妇女替挂蚊帐,并念四句∶“蚊帐挂得四四方,夫妻好合百年长; 蚊帐挂得四四正,儿孙满堂多吉庆。”事毕退出,一对新人饮“合卺酒”,共度良宵。

第二天清早,新婚夫妇到祠堂举行“拜堂”典礼,这个早上由此称为“拜堂朝”抢币挂。新郎新娘首先拜祀祖先,表示男方不仅仅是自己娶妻,而且是为家族娶妻,婚姻的内涵在于“光前裕后”,广家族,衍子孙。接着依次拜翁、拜姑。正如唐诗所云∶“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”⑤翁姑接受叩拜后,赏新娘予“红包”,新娘以布鞋回赠。其它至亲长辈亦受叩拜,均赏以“红包”,新娘则回赠毛巾。经过“拜堂朝”的仪式,新娘正式成为男方家族中的一员。

第三日,新妇开始帮做家务,“三日入厨下,洗手作羹汤抢币挂。未谙姑食性,先遣小姑尝”⑥,所云即此。这一天,女家到男家“送茶”,一行妇女姑娘挑着猪肉、茶果等前往男家。男家操办相应酒席宴请。

第四天,新娘由一女性陪伴回娘家拜望父母,谓之“回门”,亦叫“返面”抢币挂。新女婿是在婚后第一个春节后才偕妻子到岳父母家去探访,叫"新姑爷上门"。第三天、第四天的两项礼仪俗称"三朝茶四朝面"。说到这里,有必要特别说明一下,上述迎娶婚俗在龙岗地区至少传承到20世纪40年代,在中国其它地区,拜堂礼一般都在迎亲当日举行,即众人耳熟能详的“拜堂成亲”,而龙岗客家人把拜堂放在成亲之后,这一习俗最早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。如此恪守民族古老习俗,堪为龙岗客家民俗一大特色。

至此,婚礼完毕抢币挂

建国以前的婚姻制度还有童养媳、等郎妹等抢币挂。童养媳现象不少,抱养过门中,最早有在出生后才几天的。等到男女步入成年,便给他们举行简单的成婚仪式,俗称“做大人”。抱养童养媳的家庭,一般都是贫寒之家。对于男家来说,既可省却日后为婚嫁而花费的各种财物,同时也能得到一个准劳动力。而女家也可省去嫁女时所必备的妆奁之资。正因如此,一些中等甚至富裕人家也抱养童养媳。等郎妹也叫等郎媳,抱养等郎媳俗称“扎花趸”,顾名思义是“扎了花趸望花开”,怕只怕不知守望到何年何月?正如客家民歌所唱"等得花开花又谢,等得日出月落西。”若然如此,毕竟还算等到了,少则相差三岁五岁,多则便成了“十八娇娇三岁郎,夜夜揽郎上眠床”。而另一些则是空等一场,只好由“媳”变成义女,最后由义父母主持把“花趸妹”嫁出去。还有一种叫做“隔山娶”现象,大体是男方外出,比如去了外洋,久久不归,家人族亲替其物色了女子,于是“捉只生鸡来拜堂”。若干年后,男方如果归来共处,便成了事实婚姻,如果永无归期,女子就只能形影相吊,一世“守生寡”。另外,旧时有钱男人除正娶一妻外,还可以纳妾(细奶)多个。

建国后,国家明令废除封建婚姻,男女自由恋爱结婚,一夫一妻,提倡婚事新办抢币挂。传统的客家婚嫁习俗被逐步剔除封建的、迷信的繁琐部分,基本的仪式如定亲(通过领结婚证确定)、迎亲、向长辈敬茶、闹新房、女家送茶、新娘回门等仍然保留。随着文化背景的不断进步,婚俗的“政治法律”意义逐渐丧失殆尽,人们只接受其合乎人伦情理且富有喜庆色彩的礼仪。六、七十年代的“文革”期间,婚俗被作为完全“旧风俗”的东西遭到摈弃,而代之以茶会、旅行的形式结婚,仪式简单。80年代以后,各种大型婚宴又复兴起来,恢复和改革了某些传统礼仪,最新潮和消费大的有婚前婚纱照相、车队迎亲、新娘珠光宝气的着装、大型豪华宴席、婚礼全过程录相并做成CD等。

评论